夏日炎炎,你是否也常感到口甜、口腻?
是否午睡醒后感觉口中发甜,还黏黏腻腻的,呼气一闻还有点烂苹果的味道?是否醒后觉得头身困重,好像睡不醒一样?
口甜亦称“口甘”,指口中自觉有甜味。最早见于《内经》。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
《素问·奇病论》中论口苦症曰:“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因此口甜多因脾胃中津液上逆所致,而津液上逆之病机有不同。
中医认为口甜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口甜最常见的病因是脾胃积热、脾胃湿热,二者常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滋生湿热,发为口甘;或因感受天之湿热,蕴结脾胃,与谷气相搏,上蒸而口甘。热偏重者则为脾胃积热,湿偏重者则为脾胃湿热。
其次,气阴两虚也是中老年人口甜、口腻的原因。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脾津受灼,而为口甘。
基于上述病机分析,口甜常见证型可分为2类:
1 脾胃湿热证
主症:口甜,脘腹闷胀,纳呆欲呕,尿黄,便溏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沉细而缓。
本证主要为湿热蕴结脾胃而致,治疗本证主要的原则是清利湿热。可选甘露消毒丹加减。
2 脾胃实热证
主症:口甜口渴,喜食善饥,脘腹胀满,尿短赤,便结,舌红,苔黄干或腻,脉滑数。
本证主要为胃中积热,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致,治疗本证主要的原则是清胃醒脾。可选清胃散加减。
日常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口苦?
1、茶饮
①苦丁
苦丁味苦,性寒;归心、肝经。苦丁苦泄下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湿热而发生的口甜口腻,可单用一味,每次苦丁30克泡水内服,可适当添加连翘10克、丹皮10克同用。
②栀子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栀子清泻心火,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主要用于脾胃实热而发生的口甜口腻,可单用一味,每次栀子20克泡水内服,可适当添加儿茶10克、甘草3克同用。
2、食疗
①山药
山药味甘,性温;入肺、脾、肾经。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湿热蕴脾所导致的口甜口腻。
②薏米
薏米中药也称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薏苡仁具有强大的祛湿功效,做饭时搭配一点薏苡仁,对于夏季脾胃湿热所引起的口甜口腻具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3、盐水漱口
如果经常性发现自己的嘴巴偏甜,那么我们也可以适当性的选择盐水漱口的一种方式。盐水能清洁口腔,能减少细菌在口腔中停留和繁殖。同时,也应该尽量的避免过于油腻、甜腻的食物,缓解脾胃失和的状态,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达到解决口甜口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