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老年人都深受痰多之苦,脾胃功能本身就弱,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痰,卡在嗓子眼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很是让人苦恼。其实,人体自带5个“祛痰穴”,快来看看~
“痰”从何来?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它通过支气管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通过正常的咳嗽反射由气管内经口腔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致病细菌或病毒等有害物质时,上呼吸道、气管和肺部就发生炎症,使分泌物增加,痰量就会增多。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等。
中老年人为什么痰多?
中老年人因自身免疫力降低或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存在,痰量也会增多。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肺、脾、肾等脏器的功能逐渐减退,使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在体内积聚而形成“痰”, 痰量就会增多。
痰吐不出来,咽下去要紧吗?
健康的人痰不多,咽下去不会危害身体。如吸入了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他们的痰液中带有有毒有害的细菌、病毒,下咽大量的痰对身体是有害的。
不同颜色的痰代表不同疾病
健康的痰是透明的,一天大约可以制造出100毫升的痰。而当出现疾病,痰液的颜色和型态都会有所改变:
白色的痰:白色稀痰是寒痰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外感风寒引起的,还会伴随头痛、恶心、咳嗽等症状。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四肢冰冷、神情呆滞等表现;白色黏痰则可能呼吸道有轻微炎症,多见感冒。
黄色的痰:中医认为,黄色脓痰指的是热咳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内感热邪引起的,会伴随烦热、喉咙干痒、口干舌燥等症状。多见于风热感冒患者,需要与风寒感冒进行区分。
铁锈色的痰:可能患有大叶性肺炎。
粉红色泡沫状的痰:肺水肿患者的分泌物。
黄色或绿色的浓痰:体内有化脓性炎症。
带血丝的痰:非外伤引起的话,可能是肺结核。
灰色或黑色的痰:主要成分为铁末、碳末、灰尘,多见职业病相关患者。
混浊的痰:主要表现为痰质混浊、多痰,患者会出现绵延不断、偏温未到热证的表现。
五个神奇“祛痰穴”
秋冬季节,大人们都很容易感冒,更别说小朋友了,而且一般他们咳嗽都有痰。
通常孩子有痰是因为感冒,而大部分感冒都是可以自己好的,但吃药也只能缓解咳嗽有痰症状,并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那么治疗秋天咳嗽,还有什么方法呢?今天,分享5个穴位,帮助大家赶走身体里的“痰”。
天突穴
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方法:拇指垂直于穴位按揉,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8秒、10~20次。
功效:可起到祛痰、宽胸理气、降痰宣肺等作用,尤其适用于调理肺脾气滞所生之痰,患者常睡卧不宁,肠胃不爽,饮食受影响。
水突穴
取穴:位于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位置下一横指处。
方法:大拇指按住水突穴,然后拨按穴位周围的痰结,每次1~3分钟。
功效:特别适用于治疗热痰,患者咳出的痰偏黄而稠,吐而不畅,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腻。常按此穴可减轻咽喉肿痛、痰多咳嗽、气喘等问题。
云门穴
取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huì)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身体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同侧的云门穴,并做环转运动,每次按摩3分钟,每日2次。
功效:常按此穴同样适合调理热痰的一些症状,有助于宣肺止咳、化痰散结、调畅肺脏功能。
丰隆穴
取穴:丰隆穴是化痰要穴,位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距胫骨前缘约两指宽处。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丰隆穴1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按揉该穴2分钟,最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2分钟。
功效:用于治疗热痰、湿痰、燥痰等病证,尤其适合喉咙里很难咯出痰的人,经常按摩,有助于痰液轻松咯出。
肺俞穴
取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
方法:患者趴在床上,按摩者将两手拇指指腹放在两侧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穴位产生酸麻胀感。再用手掌正面拇指根部紧贴于肺俞穴,稍用力下压,摩擦穴位3~5分钟,每日1次。
功效:适用于各种痰邪病证,可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降低气道阻力,有助痰液排出。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转自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网站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