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临床好发年龄一般为50岁左右。肩周炎的症状主要为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并且相对病程较长、恢复较慢。在这一过程之中,疼痛,特别是较为严重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可严重影响穿脱衣服、洗漱、睡眠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从而造成或加重病人精神上的负担,病人可随之产生忧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特别是肩周炎病人,心理方面的失衡本身就可能是其发病的诱因之一。同时,女性病人还可因为同时存在的更年期综合征而使心理症状更为明显。此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也可能会使肩周炎病人产生心理症状。因此,肩周炎病人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或潜在地)存在一些心理症状,在临床治疗肩周炎的同时,也必须根据病人可能存在的心理症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在此过程之中,首先是经治医师应细心地了解病人的病情,特别是善于从疼痛症状中观察、分析哪些是躯体的,哪些是心理性的,例如可以利用莫可吉尔(McGill)疼痛调查表等疼痛量表进行评定和鉴别。对可能有心理症状的病人还可运用心理测定的方法,如:Beck 抑郁问卷、自评抑郁量表、抑郁状态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等,予以心理评价,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治疗。
肩周炎病人的心理治疗相对简单一些。经治医师可通过对病人的语言交谈,使病人能够较充分地、客观地认识其发病原因、病情发展及恢复过程等情况,让病人能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并且能够自我介人到主动的治疗过程中去。随着心理上积极因素的增加和上述各种治疗手段的奏效,肩周炎病人就可逐渐消除忧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要使肩周炎病人全面康复,不但要使他们的疼痛症状缓解、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而且还应使他们心理得以恢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