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偏瘫侧肩痛可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后2~3个月后才发生。肩痛的原因可以是由偏瘫上肢肌肉弛缓,或肌肉痉挛引起,也可由于肩关节半脱位所造成。这种肩痛往往在偏瘫早期偏瘫侧肩关节被动运动到最终可动位置时,病人感到肩部锐痛而被发现,病人可以明确指出确切的疼痛部位。若不及时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这种疼痛将很快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病人只要一活动偏瘫侧肩部就会
感到疼痛。尤其是肩关节前上举和外展时更为明显,肩关节活动也由此而相应受限。严重偏瘫病人肩痛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人上肢的训练和活动,从而影响偏瘫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因此,在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中,消除肩痛的原因、预防肩痛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在脑血管意外发生后的急性期,应注意患侧上肢的正确摆放,例如病人处于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应向前方拉出,肩关节屈曲的角度不要小于90°,前臂呈旋后位,腕关节自然背屈。注意牵拉患侧上肢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可用一只手从病人的前方抵住病人的肩关节上方及肩胛骨。牵拉时,病人的身体尽量保持不动。为了确认肩胛骨的位置,医生或护士可将手绕到肩后摸拭。病人在正常卧位时,肩胛骨的内侧缘与胸廓相靠,比较平坦。如果肩胛骨前伸不充分,身体恰好压在肩关节上,就极易造成肩痛。病人处于健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肩关节屈曲约成角100°,同时用松软的枕头予以支撑。病人仰卧位时,可用一枕头垫于偏瘫侧肩关节的下方,让肩胛骨向前凸出,并把患侧上肢放在这一枕头上,伸展肘关节,腕关节呈背屈;伸展手指,呈稍稍上举的正常肢体位置。上述这些偏瘫侧肩关节及上肢位置的正确摆放,不仅可以使患侧上肢处于抗痉挛位,而且还可有效地防止偏瘫肩痛的发生。
另外,在偏瘫上肢做被动运动时,应先活动肩胛骨,然后再进行上肢被动运动。医生和护士应注意扶持肩胛骨,使肩关节盂经常朝向前上方。应使偏瘫上肢在训练过程中保持无痛状态,避免过度地牵拉偏瘫上肢等错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