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上肢拥有握、持、提、举、推、拉和投掷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而所有这些上肢功能的形成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肩关节进化的完善。肩关节不仅将上肢悬接于躯干,而且由此构成上肢的活动底座,提供了上肢活动和受力的支点,从而保证了人类上肢在功能上显著区别于其它任何动物。人类肩关节之所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动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来自于肩关节的解剖基础。归纳起来,肩关节有如下几方面的解剖特点:
(1)肩关节的骨关节构成不同于四肢其它大关节,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关节,而是由邻近的数个骨关节组成的,它们共同协调、共同配合,才使得肩关节有如此广泛的活动范围,从而使得人的上肢运动功能,特别是手的抓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肩关节的运动由周围许多肌肉控制,肩关节运动范围较大,需要有较多的肌肉给予控制,根据肌肉起止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3组。第1组为起于肩胛骨止于上肢的肌肉,其中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第2组为起于躯干止于肩胛骨的肌肉,其中包括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斜方肌。第3组为起于躯干止于上肢的肌肉,其中包括胸大机、三角肌、背阔肌、前锯肌。上述这些肌肉有些是肩关节运动的动力肌肉,有些是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的肌肉,有些则是动力和稳定作用并举的肌肉。
(3)为了更有助于肩关节运动,肩关节周围还有一些特殊的解剖结构,如在肩关节周围有一些滑囊构造。滑囊为一封闭的扁平囊,内有滑膜被覆,并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滑液,一般位于肌腱转换角度附着于骨突处,或介于皮肤与邻近骨突之间。滑囊的存在有利于相对组织之间的活动。因为运动功能的需要,肩关节周围存在着较多的滑囊。此外,肩关节的稳定及运动还需要许多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给予支持。某些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共同作用形成“肩袖”等特殊的解剖构造。
肩关节这些解剖特点,显著地扩大了手在三维空间的活动范围,并为手部承担负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特点也同时成为肩关节容易遭受创伤、容易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并且使肩关节的疾病具有与其它关节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