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27.什么是慢性肩袖损伤?

2021-02-17

27.什么是慢性肩袖损伤?

肩抽在稳定肩关节和参与肩关节的旋转、外展等活动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在肌腱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往往可在肩袖部位发生累积性损伤,甚至可以导致肌腱断裂,这就是所谓的慢性肩袖损伤,通常认为有30%肌腱组织受损或处于退行性改变状态时,可因偶然的外伤因素造成肩袖大块或完全性撕裂。

慢性肩袖损伤的原因与肩袖本身存在的退行性改变和肩抽反复被冲撞、挤压有关。由于解剖因素的关系,如肩峰位置过低、钩状肩峰、大结节的位置过高、肩峰下骨赘形成、肩锁关节肥大以及肩峰下间隙过窄等,可导致肩峰下结构、冈上肌、肩胛下肌、肩峰下滑囊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反复的撞击性损伤。一旦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丧失功能或冈上肌肌腱撕裂等动力因素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这种撞击性损伤可进一步加重。

慢性肩袖损伤一般发生在肩袖的前侧部分和其边缘中央,或结节下和肌肉、肌腱的交界点等处。从程度上可分为部分损伤或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撕裂时,滑膜侧肩袖受累,而上层滑囊侧未受损伤,临床上很难察觉,也不易确定病变范围,有时需要通过肩关节造影检查才能明确。完全性撕裂指的是肩袖全层撕裂,关节腔与肩峰下滑囊相通。

慢性肩抽损伤的临床表现:①反复的肩部损伤或累积性劳损史。②肩前区疼痛累及三角肌前方及外侧,并在肩部活动或增加负荷后加重。屈肘90°进行患肩被动外旋检查或作内收动作时,肩前区疼痛加重。疼痛症状往往在夜间加重。压痛部位常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③患肩上举及旋转动作时可感到弹响。④病程超过3周后,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等肩周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以冈下肌最为明显,病程越长程度越重。⑤有较严重肩袖撕裂的病人可出现肩上举功能和外展功能明显受限及活动度小于45°等情况,并用耸肩替代外展功能。⑥肩袖损伤较轻的病人可因外展上臂时撕裂部分挤入喙肩韧带下方而产生疼痛,即所谓的肩痛弧征阳性(病人在固定肩胛下角的情况下外展患侧上肢,正常时可无疼痛地自0°上举至160°,若患肩外展时在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为阳性。除了肩袖损伤外,冈上肌肌腱钙化、炎症、肩峰下滑囊等也可出现肩痛弧征阳性)。

慢性肩袖损伤的辅助检查有:X线。X线平片对本病诊断无特异性。部分病人可见大结节顶部有骨质增生,表面不规则,整个大结节有散在的囊性区和骨质疏松表现。②)肩关节造影。肩关节造影对慢性肩袖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若造影剂外溢,出现于肩峰下间隙或三角肌下滑囊内,则说明肩袖存在破裂。必要时可采用碘造影剂和空气混合的双重对比造影方法。一般注入造影剂5毫升~6毫升,过滤空气20毫升~25毫升。双重对比造影对肩袖的关节面能更清晰显示,对肩袖关节面侧部分肌腱断裂的诊断有一定帮助。此外,CT、磁共振成像、超声和关节镜等辅助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也有帮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