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考上了一所中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因为我成绩优异,跟了一位各方面都很强的导师。我的导师既是医院高层领导,又是学术大咖。他禀承家学,又经过系统的学习,看病真的很神奇,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锦旗收了一面又一面,但是他从来不挂。他的门诊一号难求,有些人会夜里来挂号。他从不搞所谓的作业术那一套,把患者堆在一起慢慢看,显得自己患者很多。他每次出门诊来的都很早,能多看一个算一个。我见过他被患者堵在路上求诊,也见过他半天的门诊出到下午三点多,因为吃不上饭而低血糖。
但人无完人,导师身上的官场习气让我很不习惯,往来应酬时他偶尔也会带上我们,因为我是男生,他更愿意带我。
2003年毕业前夕,我报考了博士,并顺利被一所知名西医院校录取。跟的导师有海归背景,见识广博,为人谦和,这让我这个醉心学术的技术男觉得很舒服。
因为没有报考我硕士导师的博士,并且又考进了西医院校,这让我和我的硕士导师之间有了嫌隙。他本来的打算是让我留校工作的同时攻读中医博士。
自觉有负硕导的苦心,我很惭愧,我依然会尽量安排时间跟着硕士导师出门诊。
我的硕士导师有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行为。就是有一些在他这里就诊的穷苦患者,会给他带些自产的土豆茄子南瓜等蔬菜,还有时会带些菜干豆制品土鸡蛋等,所有这些他都珍而重之,宝贝似的带回家,有同事想跟他这儿分享点,他都表现的很小气。相反,对那些豪气患者的赠与,很难见他有珍视的态度。他先是再三推拒,实在推不掉的大部分会在事后云淡风轻的分给其他人。我曾问过为什么,他说心意不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他出诊时经常会听到患者跟他倾诉药贵,怕吃不了多久。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悄悄的把已经开好的方子废掉,换上一个价格便宜的多的方子。他告诉我这样的患者不容易,换个方子他们可以多吃一段时间。
每到这时候,我都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医者,恤贫怜弱,大医精诚的精神他没有丢。
事情就怕比,不比不知道。我在一次跟随博导出诊时,同样听到有人抱怨费用高,坚持不住长疗程。我的博导冷冰冰的打断对方的话,面无表情的说道:医生不是会计,只管看病,不算费用。那一刻,他轻松的击碎了我对他的盲目祟拜,什么海归,什么人材,都让我感到了黯然。他计较得失,对不值钱的患者心意,从来都是不屑一顾。
然后,三年博士毕业后,我回到了硕士导师身边工作。
好医如相,心怀病患的悲苦,而不是一个冷酷的修理工,把自己也机器化,这是对救死扶伤大医精神的无视。
如果您也是一位有故事的医生请给我们留言!
![1772.jpg_wh860.jpg](//mmo.508mallsys.com/image/loading/transparent.png)